一、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概况
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(以下简称合作区)位于中国云南省和老挝南塔省交界区域,地处中老铁路、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,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,在深化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推进中国—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地位。2015 年 8 月31 日,中老两国政府签署了《中老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》,明确合作区中方规划面积4.83平方公里,老方规划面积16.4平方公里。2016年3月4日,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作区。合作区是中国与毗邻国家共同建立的第2个跨境经济合作区,战略定位为:到2025年,把中老合作区建设成为中老战略友好合作示范区、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区先行区、边境地区发展样板区。
根据2015年云南省政府批准的《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(2014-2030)》和《中国老挝磨憨-磨丁经济合作区(中方区域)“小组团”滚动开发实施方案(2020-2025)》,确定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规划总面积34.67平方公里(含核心区4.83平方公里,拓展区29.84平方公里),目前全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,合作区所在县—勐腊县,2019年全县常住人口29.79万人,其中户籍人口25.13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.16%。
二、合作区历史沿革
合作区所在地—磨憨,原属中国最南端的一个陆地边境小镇,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,其与老挝磨丁接壤,于1992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后,管理机构至今先后经历10余次变动,2019年4月22日,省编委下发《关于设立中国老挝磨憨-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机构的通知》(云编〔2019〕1号)文件,明确合作区为省委、省政府派出机构,改变过去合作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在勐腊(磨憨)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加挂牌子、相关工作由试验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全面统筹的管理体制。合作区管委会全面负责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区域开发、产业发展、投资促进、企业服务等工作。
三、合作区发展优势
(一)区位交通优势凸显。合作区位于云南省最南端,地处北纬21010′-21026′、东经101027′—101041′之间,位于昆曼国际大通道中国和老挝的交接点,区位优势明显。距云南昆明701公里,距老挝南塔58公里,距泰国清孔口岸228公里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随着泛亚铁路中线、昆曼公路、澜沧江-湄公河国际航运、嘎洒国际机场扩建、勐腊支线机场新建、老挝南塔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建成,以及老挝、缅甸、泰国等国家间南北和东西铁路公路大动脉全面贯通,合作区将成为澜沧江-湄公河次区域和中国-中南半岛的铁路-公路-水运-航空立体交通枢纽,以及国际客运、货运集散、中转枢纽,进而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交汇点。
(二)资源禀赋特色鲜明。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优质。合作区平均海拔850米,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525毫米,森林覆盖率达91%,辖区有保存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,珍稀动植物资源、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,素有“物种基因库”、“南国雨林,醉氧之都”等美誉,发展潜力巨大。二是文化旅游特色鲜明。区域内旅游景区遍布,中老合作区周边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、野象谷、森林公园、曼听公园、大益庄园、花卉园、勐泐大佛寺、勐景来等8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;正积极创建望天树、傣族园2个5A级旅游景区。同时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,浓郁的民族风情,古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、贝叶文化、民居文化、服饰文化、饮食文化和民族医药等,民族文化丰富多彩。
(三)产业合作空间广阔。一是合作区境内外区域产业合作互补性强,与老挝、泰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缅甸等邻近国家具有资源互补性,产业发展存在层次梯度、结构性差异,产业合作空间广阔。二是泛亚铁路中线经济带日渐形成,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投资建设了老挝磨丁经济特区、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,两个园区均设有铁路客货运站场,是中老合作区产能合作和互补发展的重要伙伴。企业生产、组装、贴牌商品,均可取得老挝原产地证书,以“Made In LAOS”的老挝制造名义出口,绝大部分商品享受出口零关税、零配额限制等优惠政策。
(四)合作交流机制完善。中老双边交流密切,互访频繁,在边境管理、口岸建设、经贸、文教卫生、交通、农业、司法、旅游、金融、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合作交流。中国云南·老挝北部合作机制于2004年建立,成立了以商务部副部长为中方主席、老挝计划与投资部副部长为老方主席,中老双方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联合协调理事会专项工作组。2018年5月14日,中国老挝磨憨-磨丁经济合作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。
四、产业定位
遵照优势互补、合理布局、互利共赢原则,在合作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、加工制造、国际旅游、国际金融和现代物流业,并根据合作区发展状况适时进行调整。
1.商贸
建设国际商贸集散地、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和储运中心,发展特色商品和专业交易市场,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场所规范化,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,搭建中国—东盟重要国际贸易平台。
2.加工制造业
致力于中国—东盟互补产品深度开发,重点发展农副产品、纺织服装、机械装备、电子产品、橡胶、木制品、包装等加工制造业;引入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,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中老两国边境地区特色加工制造业基地。
3.旅游
发挥双边旅游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边境文化、民俗风情、生态旅游、休闲度假、自驾车等特色旅游业。加强双边在旅游基础设施、旅游产品开发、市场主体培育、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实现中老缅泰四国主要旅游目的地间互联互通,形成四国边境旅游环线。
4.国际金融
推进在合作区内设立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等金融机构,发展国际证券、国际期货、保险等业务,鼓励社会、企业参与构建创新投融资平台。支持金融机构在合作区依法设立分支机构,形成商业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等形式多样、优势互补、结算功能完备、中间业务发达的金融机构体系。
5.现代物流
构建服务于产业链、加工制造业、边境贸易发展的国际商贸物流、国内商贸物流、保税物流、冷链物流、加工物流等物流服务体系。提高磨憨—南塔—清迈—曼谷、磨憨—琅勃拉邦—万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和水平,最终将合作区构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枢纽和货物集散配送中心。
五、合作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
根据《商务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探索“小组团”滚动开发的通知》文件精神和省政府要求,结合《老挝中国磨丁-磨憨经济合作区共同发展总体规划(纲要)》,合作区集中布局规划建设“1+2+1”重点产业片区,即围网区、磨龙商贸物流园、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区,火车站城市中心区。重点发展国际商贸、加工制造、国际旅游、国际金融和现代物流业。
(一)合作区围网区
1.基本情况及规划
依托“两国一园、两国一街”优势,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标准,建立合作区围网区,采用金属围网结合电子监控的方式进行区域管控,规划面积1309亩。整体划分为免税商贸单元、金融创新单元、大宗商品展示单元、总部经济单元,最终将围网区打造成面向“一带一路”的国际商贸平台。
2.产业招商
免税购物投资运营企业
东南亚各国特色商品投资运营企业
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会计、法律、咨询等国际服务机构
总部经济
高端商务办公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运营商
(二)磨龙商贸物流园
1.基本情况及规划
依托对内连接中西部各省份、长三角地区、珠三角地区,对外连接东南亚、南亚,直达印度洋的国际物流通道,建立磨龙商贸物流园,规划面积6800亩。整体划分为仓储物流单元、加工制造单元、科研教育单元、旅游集散中心单元、生活配套单元,最终将建设成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,打造成国际商贸集散中心。
2.产业招商
老缅泰柬越特色小商品投资运营企业
国内国际保税仓储商贸物流企业:侧重木制品、特色旅游商品、水果、农产品等交易流通
冷链物流企业
精加工企业:如橡胶木、天然橡胶、高端家具、粮食、热带水果、普洱茶等深加工
机械加工组装企业:如农业机械、无人机、摩托车等组装
科研工作室
国际劳工技术技能专业培训学校
进口汽车投资运营企业
跨境旅游投资运营企业
(三)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区
1.基本情况及规划
依托磨憨铁路站至南坡片区铁路专用线及磨憨—磨丁跨境高速公路,建立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区,规划面积4002亩,与火车站城市中心区联动发展,连通磨丁国际保税物流加工园区,整体划分为仓储物流单元、国际工业合作单元、生活配套单元,最终将打造成进出口加工产业合作高地。
2.产业招商
机械加工组装企业:如汽车、摩托、机械设备、电子设备等组装
服装纺织企业:覆盖原料仓储、纺织、设计、制衣以及营销
医药企业:如中药(南药、傣药)饮片加工、制剂和配方颗粒生产
医疗器械进出口企业
光伏产业企业
现代物流企业
(四)火车站城市中心区
1.基本情况及规划
依托中老铁路磨憨站物流站场和铁路口岸,建立合作区火车站城市中心区,规划面积1250亩。包含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商业开发片区,主要划分为生活单元、文化单元、国际交往中央商贸单元,最终将建设成彰显国际城市形象的城市商贸区,打造成物联网智慧城市。
2.产业招商
国际中转贸易企业,进出口企业
国际物流企业
大数据物联网企业
房地产开发企业
商业餐饮、高档酒店、购物中心、娱乐业等投资运营商
金融、会计、法律、中介、咨询等服务机构
高端商务办公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运营商